伊凡大帝钟楼

Close

在1505-1508年间修建了伊凡大帝钟楼,它代替了白色石砖式约翰·列斯特维奇尼克教堂的角色。意大利建筑师弗里亚济设计了围层式建筑,它高约60米,顶部以圆顶收尾。第一围层上放置古代教堂的供桌(供桌是放在祭坛中间的桌子)。

16世纪末,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希望在克里姆林宫内按照耶路撒冷式建筑样本修建一座普世教堂,于是他下令加大钟楼的尺寸,在钟楼上部增筑了高高的带镀金穹顶的圆鼓状屋顶。这样,整个“伊凡大帝柱”和它顶部的十字架高达81米。两百年间,伊凡大帝钟楼建筑物成为了古罗斯最高的建筑物。

独特的轻巧性和塔楼式建筑的匀称特点使其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内部结构修建:一层比一层的直径和高度逐渐变小,样子微微呈圆锥形。底部两个围层以露天教堂钟收尾。位于第三个八角塔底座上的顶层教堂钟平稳地衔接至圆鼓状屋顶中,其顶部是圆形穹顶。

钟楼的装饰:角形叶片、不深的凹陷壁龛以及层与层之间的雕饰墙檐——简单而稳重。圆鼓状屋顶上面饰有镀金的纪念性题词,宣告着戈东诺夫王朝统治的开始。

1812年法军撤离莫斯科时,企图炸毁伊凡大帝钟楼建筑群。但钟楼的毁坏程度很轻,并于1814-1815年间被修复。

20世纪,伊凡大帝钟楼经历过数次修缮。最新调查表明,古代带白石装饰的砖红色正门色彩是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