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7世纪末的克里姆林宫

Close

第一围层的第二层展览,介绍的是克里姆林宫下一段历史:这一时期,受伊凡三世和他的儿子瓦西里之邀,意大利工匠们来到莫斯科。这里展出的克里姆林宫从城堡转变成皇室府邸、俄罗斯政治和宗教中心的过程。

意大利工匠将克里姆林宫改造为难以接近的城堡,这一风格符合15世纪末在欧洲盛行的防御筑城艺术的要求。15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间,开始用红砖堆筑新克里姆林宫防御工事。与修筑克里姆林宫城墙同时,也开始了大公宫殿的建设。然而意大利的建筑师只来得及建造多棱宫,随后宫殿系列的建设工作被迫中断,仅在15世纪末才由新建筑师复工。宫殿修建完成于1508年。1508年5月7日,瓦西里三世隆重搬入此处,成为第一位入住新宫殿的君主。防御建筑和宫殿的样子如今已大有改变,几乎所有由意大利人建造的克里姆林宫塔楼在整个17世纪被增筑了锥形圆顶。之后护城的壕沟被填平,有几个外通的塔楼也失去了自己的排水孔。17至19世纪,宫殿建筑被重新修筑。墙上投影出的最原始的克里姆林宫的形象向游客展示了伊凡三世时期要塞的模样和现代的重建工作。

在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时期建造的宫殿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只有多棱宫和米哈伊尔塔形宫的北侧楼。然而在修复师们的长时间研究下,当时宫殿的外貌得以复原。在教堂上方围绕中央八面体的一座小房间里,展出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意大利工匠手工制造的零件。在另一个小房间中,将介绍丘多夫修道院的历史,它从属于莫斯科都主教和牧首,15世纪初在意大利建筑师的参与下重建而成。修道院于1928年被损毁。

在整个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宫殿群随着皇室家族的逐渐扩大而得以拓展、重建。在鲍里斯·戈东诺夫统治时期,克里姆林宫小山丘边缘曾修建了新的宫殿,它被称为“储备宫殿”。此宫殿在罗曼诺夫王朝时期重修过。属于这个已消亡建筑历史的,有考古学家发现的檐壁,它带有君主封号,总长度大约为50米,由雕饰着植物图案边饰、中间带有题字的白石长板组成。每一个沙皇封号代表着俄罗斯国王单独的领地。如今可在露天展览中看见几个类似部件。

17世纪俄罗斯沙皇统治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转变之一是克里姆林宫在过去数百年里所面临的被围之危险的消失。这与克里姆林宫塔楼圆锥顶的增建有关。在1624至1625年,弗罗洛夫斯基塔楼增建了多层建筑物,并带有锥形顶。英国工匠赫里斯托8尔·戈洛维在塔楼上安置了钟表,除丰富的白石装饰外,塔楼上还有各种雕塑,其中包括狮子和熊等野兽徽章。莫斯科发生大火时,它们被烧毁,由最大程度上接近原物的仿制品替代。19世纪完成的一个狮子徽章仿制品,就被展出在一个通向窗户的狭长的房间里。伊凡三世时期由意大利人参与的克里姆林宫重建工作与克里姆林宫内新高层建筑主体——“伊凡大帝”钟楼紧密相连。在第一围层的第二层,开始了对教堂-钟楼本身和其构造特点的展览和解说。